首屆聯合國海洋大會圓滿閉幕
首屆聯合國海洋大會6月9日在紐約總部落下帷幕,旨在確保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第14項——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本次海洋大會的共同主席、瑞典副首相兼氣候與環境大臣羅姆松(Isabella…
2017世界環境日,全世界超過30個知名地標一同響應
每年的6月5日有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就是世界…
世界環境日 臺中6大面向護地球
為響應6月5日世界環境日,臺中市政府環保局於6月4日舉辦「守護臺中的天空,減碳作伙行」環境教育活動,邀請臺中在地表演團體以環境為題進行話劇演出,希望透過戲劇喚起更多人對環境議題的關心。話劇表演在道禾六藝文化館舉辦,包括后里區育英國小、北屯區新興國小、在地表演團體晶采歌仔戲曲社、燈籠魚戲劇社、五洲園掌中劇團等均參與演出,吸引許多民眾到場看戲。 環保局長白智榮表示,空氣品質問題是全民關切的議題,臺中市是第1個訂定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成立低碳辦公室及擬定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的城市,市府並從「打造綠色城市經濟」、「建設低碳交通運輸」、「提升環境生態品質」、「永續循環資源利用」、「建構氣候變遷調適」及「參與國際氣候行動」等6大面向,積極發展行動計畫照顧環境,在市府的努力下,去年累計減少溫室氣體125萬噸。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 http://www.ydn.com.tw/News/239474
愛環境 轉教育~第5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名單終於揭曉!
一年一度環境教育界最高榮耀名單公布!環保署於2017年6月5日在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舉辦「第5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頒獎典禮」,由署長李應元頒發6大獎項鼓勵及表彰獲獎者,共同分享得獎者榮耀光芒。…
糧農組織: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港口國措施協定》有助於消除非法捕魚
《港口國措施協定》的全稱是《關於港口國預防、制止和消除非法、未報告、未受監管捕魚的措施協定》,在於挪威奧斯陸舉行的《港口國措施協定》第一次締約方會議上,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指出,永續發展目標第14項要求到2020年消除非法、未報告和未受監管的捕魚,《港口國措施協定》作為一項旨在遏制非法捕魚活動的國際條約,賦予了全球實現這一目標的所有手段。 在由挪威政府主辦的第一次締約方會議上,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5月31日表示,隨著日本和蒙特內哥羅在交存其批准書後的加入,《協定》將達到48個締約方,其中包括代表所有28個成員國的歐盟。這份由糧農組織推動簽署的條約對不遵守一系列規則的漁船設定入港限制,包括證明漁船擁有適當的經營許可並透明地披露所捕魚類的種類和數量。《港口國措施協定》是為打擊非法、未報告、未受監管(IUU)捕魚所付諸的多年外交努力的最終成果。每年IUU捕魚數量高達2600萬噸,價值約230億美元,嚴重威脅著為維護世界海洋永續捕撈所做的全部努力。 達席爾瓦指出,《港口國措施協定》旨在防止漁船的非法捕撈魚品上岸,是全球保護海洋自然資源工作的組成部分。他還指出,該協定將會帶來一些額外的好處,特別是在促進海洋漁業的永續性、改善沿海社區生計和糧食安全以及減少諸如販賣人口、虐待勞工和奴隸制等通常與非法、未報告和未受監管捕魚有關的非法活動。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 http://www.nownews.com/n/2017/05/23/2533667
氣候行動不僅必要 更是全球的機會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5月30日在紐約大學就氣候變遷問題發表了演講。他指出,人類必須為了一個健康的地球去建設和平和永續的未來;而採取氣候行動不僅是必要的,更會帶來廣泛的機會。…
從國際關注環境議題著手,運用國際環境夥伴計畫,推動新南向環保外交
環境污染無國界,許多污染物質會隨著不同介質進行跨境污染傳輸,很難由單一國家解決,亟需藉由區域環境合作共同解決。爰此,自2014年4月起,環保署、外交部與創始夥伴美國環保署共同合作,啟動「國際環境夥伴計畫」。…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林務局舉辦系列活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為響應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自5月份起展開生物多樣性系列活動,從森林市集、生物多樣性論壇、解說賞螢火蟲活動、營隊、特展到演講座談,呼籲大眾要共同重視生態保育。 林務局指出,國際承諾守護生物多樣性的國家,每2年舉辦1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
海底垃圾清除總動員 許海洋環境一個未來
環保署為響應6月8日「世界海洋日」,訂於6月4日(星期日)串聯全國19個臨海縣市共同辦理「海底垃圾清除總動員」淨海活動,號召各地潛水人員一同清除海底垃圾,同時由各縣市辦理「環保艦隊」之授旗儀式,活動中並結合海洋環境教育,推動「限塑、減塑、無塑」的理念,落實源頭減量,減少進入海洋的垃圾。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首次提出世界海洋日(World…
生物多樣性是永續農業發展的關鍵
我國農業本因先天面臨土地畸零、破碎,以及加入WTO…